尺波歸海

雜記


  • 首页

  • 文章

  • 搜索

0728

发表于 2011-07-27   |   分类于 新星之章   |   暂无评论

7个月半,从60慢慢爬到65

看了看升级后的能力

未升级前,魅力在红底边缘,如果换成魅力戒指,少14防多7魅。升级以后,仍然是红底,少14防多9魅

上次看到巴哈有人贴刀锻的能力图,秘境77xx,比较起来,应该是差奥义生命力200以及可能用了阳光吧...

预定觉醒但是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练出来的,奥义生命200,以及灭魂击100,但好像不够格子装...

理想的鞑靼 vs 现实的明

发表于 2011-07-19   |   分类于 其他   |   暂无评论

司马辽太郎笔下的明人,如同一场皮影戏,灯下所映的是现代社会的影子。他笔下的满洲人,则是理想中的太古之民。

他写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战争,仿佛理想主义者与现实的搏斗,这是他所喜爱的主题,也有滥用的嫌疑。

滥用的结果是过于脸谱化,如同寓言,不具血肉。要知道一篇寓言几百字即已了然,又何用糜费数十万字。

因之史料选用亦有偏颇,如用很多篇幅描写毛文龙所部与朝鲜的矛盾,却对毛文龙部耗费明朝的大量钱粮一字不提,写成都是在吃朝鲜的...

即便写到他心目中的正面人物,也得用“袁崇焕出身被目为蛮夷的广东”、“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”来划界。

无论满人或明人,都不是那样单一的平板群体,所以这样的处理,使小说显得单薄而自相矛盾。

主角十载侨居,如光如电,始终采取旁观者的角度,未曾身涉其中,发生深入的冲撞。(唯二的冲突也迅速被“努尔哈赤死亡”和“儿子出生”给绕弯子化解了)

写一个民族,原是比写单个的人物困难得多;但如此加工,究竟是删削过度了。

如前所言,或许不尝试把这本书看作历史小说,而是看作寓言,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写,为什么受限于此。

----

另外,翻译看起来有点赶工,没有仔细校对。如天主教的方济各会,竟译为“佛教”。

书中引用的汉文,若是比较冷僻难查的也就算了,连很容易查到的(如吴三桂致多尔衮书的开头“三桂初蒙先帝拔擢,以蚊负之身,荷辽东总兵重任”),也未参考原文而是从日文直接回译。虽然是细节,看得出态度。

 

(觉得司马辽太郎这套书的翻译都不怎么样,虽然译者名衔履历写得满满的,有的也许不是本人译的。《鞑靼疾风录》的译文中规中矩。《关原》的译文是我最讨厌的类型,即“不读书还要拽文”,文言功底浅薄,却又爱写一些文绉绉的句子,跟中学生似的。如果是短文还没啥感觉,长篇小说看起来真想掀桌。不奢望译文非常优美,至少写得口语化一点,自己朗诵一遍不会想笑吧。画虎与刻鹄之间,诚以后者为是。)

梦

发表于 2011-07-15   |   分类于 其他   |   暂无评论

 

身在美浓一处人迹罕至的荒野中,草木枯黄。我是为了绘卷的名物录才跑到这里来的。

不知走了多久,眼前出现了一处深谷,下有清溪。溪水冲洗着岩石,翻起白色的细浪。跳下去,四壁阴凉,仿佛进入洞天福地,令人放松下来。

几乎同时, 我看到了目标“白大龙王”。两条白色的大鱼,不但在溪中敏捷地游着,还时不时地跳跃到溪外。

杂居在附近的几条“黑小龙王”,体形几近相同,只不过是黑色。

——似乎只要打倒“白大龙王”,把食物带去给茶屋就可以了。

大鱼很难徒手捕捉,湿滑的鳞,沉重的身体。

经过一番波折,终于逮到了一条,离开山谷,将大鱼带到厨房。

大鱼像个稚拙的幼儿一样,全然不知人类有杀意。

也许因为被逮,大鱼正在痛苦地挣扎。

突然觉得无法下手,算了那个名物录反正我也跑不完,放弃掉算了。

登上附近的三层楼房,顶楼是一片空荡荡的水泥地。

将大鱼放下去,大鱼兴奋得满场飞窜。我将两手抱在胸前看着。

突然大鱼窜到了楼边,没有拐弯,直接掉下去了……

此时才注意到,楼边虽然有简陋的栏杆,却是为人类而设,地面与楼顶平齐,没有挡水沿。

跑到楼下,找到大鱼,似乎已受重伤,不能活了。

我懊恼不已,觉得很愚蠢,只好把它送回那个深谷,看着它死掉。

后来就醒了似乎。

 

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

发表于 2011-07-07   |   分类于 其他   |   暂无评论

 

 

这本书即是远东出版的《皇帝与秀才》,两家译名差异比较大,不看内容完全想不到是同一本书……

翻译不错,可惜有些错字

 

 

P3,“他们二人素末谋面”,应为未。

P36,“可将内闲言语试问便可知矣”,内闲言语不知何解,是否内间(內閒)言语之误?

P60,“但查嗣庭在审讯已卒于狱中”,似乎少了个“期间”之类的。

P74,“渤潭是曾静在家乡用的名字”,这说法在其他地方都找不到,查原文为“在永兴县渤潭地方,拿获了匪犯曾静一名”,可知渤潭是地名,应作“渤潭是曾静家乡(蒲潭)的别名”。

P96,“于是吕留良在日记后作凤砚铭云:德未尝衰尔,或不来善。以道鸣必圣人生。”应作“德未尝衰,尔或不来。善以道鸣,必圣人生。”

P108,“银鼠袍挂两件”。袍褂。

P110,“此怀疑贰蓄怨望诸汉人等之隐意”,写成“此怀疑贰、蓄怨望诸汉人等之隐意”,比较清楚(怀疑贰、蓄怨望是对仗)。

P114,“读书学问初,非曾静山野穷僻冥顽无知者比”,应作“读书学问,初非曾静山野穷僻冥顽无知者比”。

P133,“以柴片欧妻”应作“以柴片殴妻”。

P146,“三年前皇九弟允禟唐囚禁于保定狱”。唐为衍文。

P149,“虽天下至愚之人之人”,末二字衍文。

P150,“允䄉(礻我)我知道自己所犯之罪”,我为衍文。(另外这段描述似乎有问题,因为按照上谕原文,招供的是允䄉本人而不是太监)

P152,“所降谕旨俱以明晰”,应作“俱已明晰”

P162,“及至本月初三日,忽欲次去”,未见原文,疑为辞去。

P174,“四海同化,九州岛一德”,岛为衍文。(还有一处同样错误,忘记在哪了)

P177,“只见得天下之大,一人生目所及,心思所系”,生目似为耳目之误。

P205,“而廷臣亦有未言及者”,应作“而廷臣亦未有言及者”。

P209,“公然以妖妄之技,欲施以朕前”,应作“欲施于朕前”(实录)或“谓可施于朕前矣”(起居注)。

P214,“呈到观风整吏使衙门,观风整吏使显然同意范世杰所言”,为观风整俗使之误。

P221,“在第三甲录取的两百六十九人之中,他名列两百九十六”,这是写反了吧……

P222,“皆怀狭异志,包藏祸心”,应作“怀挟异志”。

P228,“这种古制以不复适用”,以应作已。

P229,“后事更和所据以辩其道学之真伪乎”,应作“后世更何所据以辨其道学之真伪乎”。

P237,“吕留良仍在人世的九子吕懿中”,为吕毅中之误。

P238,“发遣宁古塔给与披甲人所奴”,应作“发遣宁古塔给与披甲人为奴”;“时覆载所难容”,应作“实覆载所难容”。

P240,“而雍正御赐貂帽貂挂”,挂应作褂。

P252,“着照尚书徐本所请,停其讲解其颁发原书,着该督抚汇送礼部”,“停其讲解”与“其颁发原书”之间漏掉了句号;“曾经虽然关在牢里”,曾经应作曾静。

0702

发表于 2011-07-02   |   分类于 新星之章   |   暂无评论

 

某天半夜无聊,四开打道满

 

然后隔天晚上,火雷灭了五次,打了2小时才打赢

我用忍术还是经验不够.......

被崩落+大招卡到= =

----

 

第一次打火雷的暗杀,给我的通常感觉是“麻起来就忘了打,打起来就忘了麻”

或者说:低估了对面的威胁,没有去1s → 被1大招连发灭团 → 想辅助以及害怕撞界,不敢放手输出,目的不明确地麻来麻去 → 单补拖太久不稳灭团

也许是因为平时往往组两名主攻+忍者辅攻,此时打手只有两名,希望暗杀主攻,会有点不适应?

----

辅助(像是1s)是为了减轻队伍压力,但拆掉一体,更是减轻队伍压力

火雷组成的血量,比人取桥的血量低得多,好拆得多;而火雷小弟的麻烦程度更高于人取桥boss小弟

火雷的定时特技吸魂,如果吸到我方没有减杀的盾役,可以给对面补1万多的血量,非常拖时间

我觉得需要1s的情况只有:1、大招后或我方空血危机中,阻止连发;2、忍术死亡或必须去沉默,会掉减杀;3、对面死2体以上,忍者比较有空的时候

有术减,平时都不一定要1s,再跑去麻没准备/没在唱极下行动的光球,就是多余了....

1...4445464748495051525354...90

不知为何堆满乱七八糟事物的网站

447 文章
12 分类
  • 其他
  • 信ON
    • 破天之章/之一
    • 争霸之章/之一
    • 破天之章/之二
    • 争霸之章/之二
    • 新星之章
    • 凤凰之章
    • 天下梦幻之章
    • 觉醒之章
  • 存稿
  • 存档
© 2025 尺波歸海
Typecho
主题 - NexT.Pisces